top of page

[新聞報導] 台灣團隊 Headquarter.ai,首創讓人類專家參與 LLM 推理過程,大幅提升政府與企業行政效率,創顯著商業價值,榮獲 AWS 獎項殊榮

  • 作家相片: 依庭 吳
    依庭 吳
  • 7月29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已更新:9月1日

2025 AWS Partner Summit 年度獎項頒獎現場(左:Chris So, AWS General Manager of GCR Partner and Startups, AWS、中:Chien Huang, CEO of Headquarter.ai、右:Robert Wang, Manager Director of  AWS Taiwan and Hong Kong)
2025 AWS Partner Summit 年度獎項頒獎現場(左:Chris So, AWS General Manager of GCR Partner and Startups, AWS、中:Chien Huang, CEO of Headquarter.ai、右:Robert Wang, Manager Director of AWS Taiwan and Hong Kong)
Headquarter.ai 成功運用 Amazon Web Services(AWS) AI 服務協助多家企業與政府單位,實現 AI 工作流程的有效落地,創造顯著的商業價值與市場成果,憑此卓越表現榮獲 AWS 2025 年度「Rising Star Partner of the Year – Technology」獎項殊榮。

2025年,生成式 AI 最常見的應用還是聊天機器人,但許多政府或企業陸續導入後卻發現一個反常現象:AI 回答用戶得越多,案件卻不減反增,甚至除了回覆個案,還要解釋 AI 的『幻覺 』。即使接入知識庫,仍可能出現互相矛盾的情況,例如:同一個問題檢索出多份文件但意見相左,承辦人得逐一澄清,反而讓第一線壓力飆升。


面對這樣的導入困境,來自台灣的 Agentic AI 團隊 Headquarter.ai,引導客戶把 LLM 的應用從對外回應工具,轉向引導至內部核心營運流程。透過 LLM 推理能力,讓 AI 成為營運流程的一環,與人類專家協作、負責大量資料判讀、重複性操作與推理,共同完成任務,而非企圖取代專家價值,在 2025 年部署實績中,成功案例包含協助一政府機關 AI 專案的精準度達 95% 以上,同時減少 85% 的 LLM Token 使用量。憑藉著卓越的技術實力與對產業的深度洞察,Headquarter.ai 成功運用 Amazon Web Services(AWS) AI 服務協助多家企業與政府單位,實現 AI 工作流程的有效落地,創造顯著的商業價值與市場成果,憑此卓越表現榮獲 AWS 2025 年度「Rising Star Partner of the Year – Technology」獎項殊榮。

AWS 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表示:「一直以來,我們致力於將亞馬遜全球的成功經驗帶進台灣,攜手合作夥伴加速台灣 AI 應用落地,並助力台灣客戶上雲出海、布局全球。今年,我們很高興看到 Headquarter.ai 協助各行各業的客戶擁抱技術革新。我們也期待未來能透過新的 AWS 亞太(台北)區域,進一步與在地夥伴密切合作,運用雲端和 AI 等前瞻技術,協助更多台灣客戶掌握數位轉型的重要機遇,加速台灣邁向智慧未來。」


此外,Headquarter.ai 受邀於 2025 AWS Partner Summit 台灣合作夥伴高峰會與勤業眾信 Deloitte Taiwan 共同擔任產業應用對談講者,探討「生成式AI 產業應用商機:從需求洞察到營收轉化」。


擺脫 AI 全自主迷思,設計人類與 AI 各司其職的智慧協作架構

很多政府單位以為部署 AI 就是串一個最強的 LLM,加上問答集 PDF,結果民眾問了更多個案細節,AI 無法回答,承辦人還要花時間『解釋 AI 說錯的話』,比以前更累。」Headquarter.ai 執行長黃建璋指出,「這正是單純依賴 LLM、卻缺乏任務導向工作流程設計的結果。」


Headquarter.ai 近年投入於 Agentic Workflow 的架構實踐,強調從任務開始設計 AI 的角色與責任邊界,引用最適合的 RAG 檢索增強生成技術、模型類型、而不是盲目跟風最新流行。以近期在地方機關導入的「稅法小書僮」為例,AI 不是回答所有問題,而是負責三件事:

  1. 將民眾的陳情,轉換為精準的稅務問題

  2. 依個案檢索相關的法條與稅務規則

  3. 以法律位階排序文件、做爲 LLM 推理準則,而不是全然相信AI。

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,讓第一線同仁,清楚看到 LLM 推理節點,並適時修正、補充觀點,並調整檢索範圍與深度。這樣的分工設計,讓 AI 成為個案解析與資料判讀的最佳隊友,而非誤導決策的風險來源。該平台已在台灣企業組織與單位落地,應用於風險評估、行政稽查、供應鏈決策等高度專業的場景。「我們讓 LLM 推理過程可控,結果才會被企業信任。」他補充。


企業與政府都在問:『AI 能零錯誤、但成本只需十分之一嗎?』

當生成式 AI ,從 PoC 小規模實驗走向大規模應用時,企業與政府面臨的共同挑戰是:「怎麼在資料變多、用量變大的情況下,既能維持精準度,還能將 LLM 成本壓到最低!」


Headquarter.ai 的實務經驗指出,這其實是做得到的,關鍵在於將單一難題,拆解成數十個子任務,並爲各個任務節點配置最適用的模型和工具:

• 簡單重複 → ML 模型

• 例行營運 → AI Agent 操作原有企業系統

• 高複雜推理 → LLM 與專家協作


Headquarter.ai 正是提供這樣的平台,該平台以 BYOA (Bring-Your-Own-Account)模式部署,將運算與資料權限完整保留在企業與政府內部的雲端環境中,並提供AI顧問服務,從內建上百種的 AI 流程範本(Agent Hub)出發,依客戶需求客製化建立專屬知識庫、微調AI流程。「AI 並非全能,它應該像一個懂團隊合作的隊友,能與專家分工協作、共同完成任務。」


媒體報導:

 
 
bottom of page